「思維的深度,決定一個人的高度。」
人生,就是一場邂逅問題的修行。不論是走荊棘的小路,還是寬闊的草原,問題就像腳下的路,一直走才會延伸。
而命運,就藏匿在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里。
一起體會這5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頂級思維方式,學會像聰明人一樣思考。
鳥籠效應
心理學家詹姆斯和物理學家卡爾森是一對好朋友。
有一天,詹姆斯對卡爾森說,「我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。」卡爾森聽了,當時不以為意。
沒過幾天,詹姆斯就把一個漂亮精緻的鳥籠當做禮物送給卡爾森。不久,卡爾森就發現了一件特別奇怪的事,只要有朋友到他家裡來做客,看見了鳥籠,幾乎都會問他鳥到哪去了。
剛開始,卡爾森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朋友解釋,自己從來不養鳥,這個鳥籠只是別人送來的禮物。
但是,效果並不大,依然有朋友不斷的問相同的問題,這讓他不勝其煩。終於有一天,卡爾森到商店買了一隻鳥放在鳥籠里。
這就是「鳥籠效應」。鳥籠效應就是指人們在偶然獲得的一件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物品,為了避免浪費或者其他原因,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繼續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。
鳥籠效應的特點就是,它所產生的心理暗示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。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一點來幫助自己養成好習慣。例如:看書,打開的書比閉合的書更有讓你看的欲望,因為你可能會有種想法,書已經打開了,不如看看吧。
吉德林法則
查爾斯·吉德林說:「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,把問題清楚地寫下來,就已經解決一半。」
在美國有個著名的「一條線一萬美元」的故事。有一天,斯坦門茨被福特公司請去維修一台電機。因為電機損壞,整條汽車生產線停止,公司派了很多工程師都無能為力。
斯坦門茨不緊不慢的觀察電機,上上下下摸索了許久。然後在一個位置上畫了一條線說:「這裡少了一圈線圈。」重新更換好線圈後,電機果然恢復運轉。
經理很高興問他需要多少維修費,斯坦門茨回答:1萬美元。一百多年前,福特頂尖的工程師每個月工資才5美元。
見經理面露難色,他轉身寫下一張賬單:畫一條線,1美元;知道在哪畫線,9999元。
後來,總裁福特先生不僅同意支付費用,還高薪聘請了斯坦門茨。其實,每個工程師都知道電機需要20圈線圈,但只有斯坦門茨知道那裡少了一圈。
很多時候,我們看到別人輕而易舉的解決問題,你說其實我也可以。可是為什麼那個風光無限的人不是你呢?
愛因斯坦給出了答案:「因為解決問題不過是數學或實驗的技巧罷了,發現問題才更具有實質意義。」
我們常常一遇到問題忙得團團轉,卻捨不得拿出一刻鐘靜靜的思考。
真正厲害的人,不是最先行動的人,而是最快發現問題的人。
福克蘭定律
法國管理學家福克蘭說:「當你不知道如何行動時,最好的行動就是按兵不動,最好的決策就是不要決策。」因為你不清楚到底是機會還是陷阱。
1973年,一場經濟危機席捲全球,消費低迷。當時很多領帶品牌減少生產,降低售價。
很多人猜測金利來也會加入當中,然而卻遲遲不見動靜正當大家躁動不安的時候,金利來創始人曾憲梓宣布不做任何改變。
這段時間,他一直在靜靜的觀察。他發現市場上的領帶為了控制成本質量縮水,花色減少後櫃檯展位也縮減。
於是,他就趁機低價租用櫃檯,同時儲備更加齊全的花色設計。等到經濟回升,金利來迅速在市場占領了優勢。
斯克利維斯說:「耐心等待,風車從不跑去找風。」
人生就如同風車,風便是運勢。聰明人的思維,運勢不如運時。
運勢有順有逆,而我們要做的,就是逆風來臨時,穩住陣腳,等風來。
首因效應
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。
如果一個人在最初的交際中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,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觸,這種第一印象留下的好感也會對以後的交往產生積極的影響。
雖然這個效應人人皆知,甚至到了老生常談的地步,但這其中確實蘊含着豐富的心理學規律。因為我們都習慣對看見的人與事進行歸類和整理,簡單來說,就是「貼標籤」。
當我們接受到來自外部的信息,就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認知的框架,後來接受的信息就被整合到框架上,一旦定型就很難改變。
首因效應在人們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,只要能準確地把握它,定能給自己的事業開創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。
費斯諾定理
費斯諾說,人有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,這意味着人應該多聽少講。
曾經有個小國進貢唐玄宗三個金人,外表和重量均是一樣,但是有一座最珍貴。那麼到底哪個金人最珍貴呢?
很多大臣都束手無策,有一個老臣站了出來,他將一根絲線分別從三個金人耳朵放入。
第一座金人從另一隻耳朵出來;第二座金人從嘴裡出來;只有第三座金人,絲線掉進了肚子裡。
老臣說,最珍貴的是這第三座。其實,這三座金人對應世間的三種人。
第一種人,左耳進,右耳出,這樣的人根本不懂傾聽;
第二種人,聽到的不經思考就說出了,多說無益;
第三種,既懂得傾聽,又懂得慎言,做到心知肚明。
俗話說,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。
正如魯迅先生曾經說過的:「當我沉默着的時候,我覺得充實;我將開口,同時感到空虛。」